创业之路只有目标,没有终点
我是来自剑瓷龙泉的“鸡司令”——潘德桩,我不是富豪,今天讲不了富豪的创富经验,但是,我可以和大家分享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、成败得失。
我的人生转折点之一——勇敢跨出第一步:从外企CEO变身职业农民
创业之路总是充满风险和艰辛,但走过之后方能体会到路上的风景有多美。我本不是鸡司令,也不是龙泉人,我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,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。毕业后到宁波大学生物系工作,参与了“中国林蛙南移工厂化养殖性变关键技术”研究。这是我第一次步入浙江这块热土,但不安分的我,不久就离开大学,去了一家主营海鲜加工出口的外企,从总经理助理干到总经理,那年我26岁。如果我就这样一直走下去,我的人生似乎会非常完美。但喜欢挑战的我,总觉得少了些什么,感觉浑身有股劲无处使。
就在这时,宁波大学的老同事在林蛙南移养殖的技术研究上有了很大的突破。我深知,林蛙在浙江有着广阔的市场,但货源却远在东北,如果能在南方养殖林蛙,前景将不可估量。
一番深思之后, 2005年年底,我毅然辞去了总经理一职,决定在妻子的老家龙泉市开始我自主创业的第一步。 2006年年初,我贷款70余万元,在龙泉市兰巨乡大巨村租了8亩地,搭建了7个大棚,成立了龙泉市三农林蛙养殖有限公司,雇用了6位村民开始养殖林蛙,当起了“南方林蛙养殖第一人”。
白天,我和村民一起在蛙棚中工作,培育、投食、清洁、观察,七个大棚转下来,总是让我腰酸背痛;夜间,我独自睡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中,旁边乱坟岗上一声声奇怪的鸟叫,总是让我毛骨悚然。春夏的夜晚,多蚊子蛇鼠;秋冬的夜晚,总寒冷湿漉。从办公室到草棚,我深刻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。但更大的考验还在等着我:2006年农历年底,我从东北采购了5000公斤林蛙,不幸在江苏境内发生交通事故,一人死亡,一车林蛙也因事故耽搁全部死亡!赔偿加损失,让我血本无归,并且负债40多万。
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致命的打击,我无法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,但我从未怀疑过自己最初的选择,也正是因为这一点,使我在困境面前没有退缩,于是,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我的人生转折点之二——适时调整创业思路:从“南方林蛙养殖第一人”变为“鸡司令”
当时,我住在农村,发现经常有人出高价到村里购买土鸡和土鸡蛋。土鸡的生长期短,半年就可以上市,相比林蛙至少要养两年才能上市,资金回笼快。一番比较之后,我调整了创业思路,决定改养土鸡。
说干就干,2007年3月,我只身来到江西丰城畜牧兽医专业学校学习养鸡、防疫和用药技术。一个月后,我回到了大巨村,在山坳租下30亩地,又贷款50余万建起了养鸡场,一次性投入苗鸡10000只。
再次创业,我付出了双倍的努力。养鸡比林蛙养殖更脏更辛苦。鸡苗养殖的笼子分三层,隔三差五需要清理鸡粪,臭气熏天。开始几个月,基地未接通自来水,每次都需要亲自挑水冲洗鸡笼。平时还要定期给鸡打预防针,10000只鸡,要连续几个通宵才能打完,常常累得全身酸痛。
随着土鸡的逐渐长大,我开始思考销路问题。我首先想到的是让自己的土鸡打入龙泉的高端市场——酒店。然而,长期以来这些酒店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进货渠道,即便少数酒店答应试用我的土鸡,价格也并不理想。于是,我便在龙泉市区最热闹的菜市场外搭台推销土鸡,每天5点多钟将鸡装笼,6点赶到销售点,并打出了原生态土鸡的口号。没想到短短11天6000只土鸡以60元每公斤的价格卖出,收入近80万元。
第一批土鸡的畅销,让我信心倍增。随后,我运用担任总经理期间的一系列经营理念,加快拓展事业版图。在龙泉市农业局及乡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,我联合当地低收入农户、残疾人等530余户社员,成立了龙泉市生命之源土鸡专业合作社,成功注册了“鸡司令”商标,开出了土鸡直营店,并在营销包装上不断创新:为了固定活蹦乱跳的土鸡,我设计出了三角形的包装盒;为了保持鸡蛋的新鲜,我设计了能流通空气的竹盒。一系列的商业运作,使合作社实现了生产、销售、服务一体化,打响了龙泉土鸡的品牌,村民按照投入额1:1比例得到分红,切实提高了村民的收入。为了提高龙泉土鸡在全省乃至在全国的知名度,现又成立了龙泉市乡村农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注册了剑瓷农夫商标,形成了公司+合作社+农户的经营模式。
现在,我的创业之路终于有了起色,我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,我个人也荣获了“丽水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”、“丽水市第二届优秀青年企业家”、“丽水大学生十佳农业创业之星”等荣誉称号,并先后获得“创业丽水”和“创业浙江”项目大赛金奖。
六年的创业之路,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:勇于走出第一步,敢于走到底。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怀揣创业的梦想,那么请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,下一个最大的决心,来一次轰轰烈烈创业之旅。创业之路上你会充满激情,也会充满困惑,有艰辛,也有喜悦,但无论如何,请坚持不懈,激流勇进。因为,创业之路只有目标,没有终点。
|